昆剧传习所之功首先属于谁——论民国知识阶层对昆曲文化保存的主动性追求 - 艺术 - 发表网

昆剧传习所之功首先属于谁——论民国知识阶层对昆曲文化保存的主动性追求

本文刊于: 《戏剧艺术》 2022年第02期

关键词:
民国昆曲教育 知识阶层 主动性追求 昆剧传习所

Keywords
the Kunqu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intellectual class, initiative pursuit, Kunju Learning Institute,
全文下载:需积分3点
摘要
     在“演员为中心”的昆曲史研究视角下,昆剧传习所的文化传承之功主要归于“传”字辈艺人。然而揆诸史实,就会发现并理解“传”字辈艺人的“被动性”,并关注到更具“主动性”的民国知识阶层:他们对昆曲文化价值加以独立判断,视昆曲传承为社会责任,进而将这种文化自觉意识转化为人才培育过程中的文化主导思维;他们作为“清醒的理想主义者”,在彼时文化保存与艺人生存的矛盾中反复权衡、尽力周全,以持续、具体、全面的扶持行动竭力延续“传”字辈艺人的艺术生命。因此,昆剧传习所文化传承之功应首先属于更具主动性的知识阶层。这也启示我们:只有破除演员为中心的惯性思维,才能更加客观地审视百年昆曲史;只有秉持文化思维在昆曲传承工作中的主导性地位,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遗产。


本文地址:www.fabiao.net/content-16-1945197-1.html

上一篇:戏曲改编域外故事的成功探索——越剧《春香传》的创演经验
下一篇:迎接新趋势——数字化时代的整体设计

收藏
评论排行
公告 
相关期刊文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