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生成内容影像数据的城市公园游客游憩心理画像研究
作者:肖竞,马春叶,曹珂, 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本文刊于: 《风景园林》 2022年第06期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本更新 城市公园 游憩心理画像 用户生成内容(UGC) 主题聚类分析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eople-oriented renewal, urban park, recreational psychology profiling, 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 thematic cluster analysis,
全文下载:需积分3点。
摘要
在城市公园中,对游客进行游憩心理画像有助于从人本视角精准识别游客景观偏好与游憩需求,针对性地指导公园空间、景观的更新实践。借鉴刑侦学、环境行为学的心理画像理论,基于对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用户生成内容(UGC)影像数据的主题聚类分析,构建了以数据转译、偏好表征、心理画像为操作步骤,以5种景观类型(园林空间、自然花木、人工园景、历史遗存、游憩活动)和6组影像特征因子(整体—局部、画面—信息、恒定—变化、标志—日常、活力—沉郁、丰富—纯粹)为画像要素的城市公园游客游憩心理画像分析方法。以重庆市沙坪公园为例,对公园中不同性别、地区、年龄的游客进行了群体心理画像分析。研究发现:1)男性游客更关注空间认知与人文体验,女性游客更关注景观细节与审美体验;2)本地游客注重休闲体验与日常景观,外地游客注重观光体验与特色景观;3)青年游客具有“新词强愁”心理,中年游客具有“离俗审美”心理,老年游客具有“活力摄补”心理。此外,基于对样本量前20和前4位序游客的个体心理画像分析,从游憩空间优化、游憩线路导览2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公园人本更新的指导措施,可为相关城市公园空间治理实践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本文地址:www.fabiao.net/content-24-1942172-1.html
本文地址:www.fabiao.net/content-24-1942172-1.html
上一篇:三宅一生“一块布”中的美学分析
下一篇:中华传统茶文化中的“实践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