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 - 医药卫生 - 发表网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

本文刊于: 《临床肺科杂志》 2021年第01期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 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分析 干预措施

Keywords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infection, pathogens, risk factors analysis, intervention measures
全文下载:需积分3点
摘要
     目的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以及感染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术后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36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统计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结果本组术后感染32例,感染率8.84%,感染病原菌以细菌(59.38%)为主,65.63%为多重病原菌感染。G~-菌株和G~+菌株分别以肺炎克雷伯菌(20.0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4.55%)检出率最高。单因素分析,年龄、自发性气胸、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机械通气、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个数、引流瓶液体、引流口敷料更换时间、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时间、联合应用抗生素与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OR=1.857,95%CI 1.032~5.172)、合并糖尿病(OR=2.232,95%CI 1.354~6.275)、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036,95%CI 1.245~6.029)、有创机械通气(OR=2.547,95%CI 1.524~8.569)、引流管留置时间≥72h(OR=3.028,95%CI 1.842~12.347)是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感染率较高,高龄、合并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创机械通气以及长时间留置引流管,是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加强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感染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引流管护理,以降低感染率。


本文地址:www.fabiao.net/content-22-9995-1.html

上一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下一篇:血清PCT对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的鉴定作用研究

收藏
评论排行
公告 
相关期刊文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