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早期军队人员情绪状态、发展趋势、来源及影响 - 医药卫生 - 发表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早期军队人员情绪状态、发展趋势、来源及影响

本文刊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军队人员 情绪状态 风险认知 发展趋势

Keywords
COVID-19, Military personnel, Emotion, Risk perception, Development trends
全文下载:需积分3点
摘要
     目的:探讨军队人员在新冠疫情早期的情绪状态、发展趋势,探索可能来源及影响,为研究疫情期军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月27日至2月10日在线上平台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435名军队人员进行连续调查,采用了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情绪调节问卷和伯克利情绪表达性问卷。结果:(1)紧张是军队人员的主要负性情绪,高兴情绪程度较负性情绪更高;(2)女性、已婚、研究生以上学历、大于56岁、确诊人数为1000~1999人的省份的军队人员负性情绪更高(F=2.60~53.32,t=-9.96~-6.15,P<0.05);(3)文职人员情绪强度及负性情绪发生率最高(除害怕外),军官的情绪最稳定,紧张、愤怒情绪发生率最低(F=6.42~32.19,P<0.001);(4)疫情发展时间对军队人员情绪存在影响(F=7.79~39.80,P<0.05),2020年1月27日至2月6日为情绪波动期,此后正性情绪上升,负性情绪开始下降;(5)疫情风险认知更高的军队人员负性情绪更高(t=-17.31~-2.56,P<0.05),不同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表达方式对情绪有不同影响;(6)军队人员逃避行为倾向随着负性情绪等级的增加而增加,躯体功能紊乱随着所有情绪等级(除难过外)的增加而增加(χ~2=11.08~288.77,P<0.05)。结论:军队人员在疫情早期虽然负面情绪较普遍,但正性情绪水平较高。文职人员、女性、年龄较大、学历较高的军队人员负性情绪更多,且受疫情风险认知、情绪调节、情绪表达影响。军队心理干预工作需特别关注以上群体。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负面情绪水平逐渐下降。


本文地址:www.fabiao.net/content-22-9437-1.html

上一篇:Neumann型增殖型天疱疮7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认知教育及情景模拟对儿童X线检查一次曝光成功率和放射剂量的影响

收藏
评论排行
公告 
相关期刊文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