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径流量变化趋势及其归因
作者:宁怡楠,杨晓楠,孙文义,穆兴民,高鹏,赵广举,宋小燕 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山区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本文刊于: 《自然资源学报》 2021年第01期
关键词:
河龙区间 径流量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Budyko方程 弹性系数Keywords
Hekou-Longmen section, runoff,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vities, Budyko equation, elasticity coefficient
全文下载:需积分3点。
摘要
黄河水沙变化关乎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全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黄河水量出现大幅锐减,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和下游可持续发展。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对于解析黄河水沙变化动因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研究尺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径流量变化的因素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采用MK趋势检验和双累积曲线法系统分析黄河中游河龙区间四个典型流域(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延河)1960—2015年间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利用Budyko水热平衡方程阐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1960—2015年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流域径流量均显著下降(P<0.01),且径流量均在1979年和1999年前后发生突变,而降水量变化不显著。同基准期(1960—1979年)相比,P2时期(1980—1999年)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达64%~76%;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大规模实施,P3时期(2000—2015年)人类活动成为径流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其贡献率达71%~88%。
本文地址:www.fabiao.net/content-20-560-1.html
本文地址:www.fabiao.net/content-20-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