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本文刊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1年第0期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压力性尿失禁 子宫脱垂 阴道前壁膨出 阴道后壁膨出 Glaz

Keywords: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s,urinary incontinence,stress,uterine prolapse,anterior vaginal wall prolapse,posterior vaginal wall prolapse,Glazer-electromyographic evaluation,primipara
摘要
     目的探讨顺产和剖宫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了解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天津医院分娩的产妇365例(顺产202例,剖宫产16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产后42 d盆底功能检测,了解不同分娩方式后的盆底疾病发生率、肌力情况及肌电特点;并通过比较筛查出压力性尿失禁(137例)和盆腔器官脱垂患者(212例)的盆底肌电指标,探讨2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最后对经盆底肌电筛查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过度活动型(42例)和松弛型(70例)患者,予以1个疗程盆底肌电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顺产组与剖宫产组子宫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阴道前壁脱垂和后壁脱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顺产组与剖宫产组产后盆底牛津肌力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2级。顺产组盆底肌电评估指标(前静息值、后静息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低于剖宫产组(P <0.05)。压力性尿失禁组前静息值、后静息值、紧张收缩值、耐力收缩值高于盆腔器官脱垂组(P <0.05),快速收缩最大值较盆腔器官脱垂组低(P <0.05)。疗程治疗后,过度活动型患者后静息值下降(P <0.05),松弛型患者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和耐力收缩值上升(P <0.05);过度活动型患者中,顺产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后静息电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松弛型患者中,顺产组与剖宫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持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值和耐力收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方式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后盆底肌功能,但不能以此作为选择分娩方式的依据。盆底肌电指标有助于判断产后盆底肌功能状况,并可用于评估产后康复效果。盆底肌电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

基金项目:
天津市天津医院科技基金项目(No:TJYY1514)

上一篇:COX-2和α-Synuclei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MicroRNA-152在妇科生殖道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分享到: 分享盆底肌电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到腾讯微博           收藏
评论排行
公告 
相关期刊文献推荐
相关会议文献推荐
相关硕士文献推荐
相关博士文献推荐